2011年8月30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看電影還要等至十月,於是用一個下午看完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下稱《那些年》)。第一次看九把刀的作品,感覺良好,看完這篇作品我明白為何九把刀堅持要選擇這本書作為他轉戰電影的第一部作品。《那些年》是一部關於九把刀的故事,也是一部關於青春,一部屬於曾經青春的我們的故事。

我不會說將《那些年》拍成電影的選擇是一個商業決定,因為我想九把刀與大多數作家一樣,喜歡以故事、文字感動別人遠勝於賺錢。何況,要拍攝一個如此青春、淡然、青澀懵懂的故事,確實不容易。還沒看電影不知效果如何,但閱畢小說,至少,九把刀感動了我。

我原以為青春離我很遠。但《那些年》還是勾起了我一些回憶,如昨天經歷一般。而又如大多數青春期的少年般,戀愛都是如此不明所以地開始、胡里胡塗地結束。男孩因害怕失敗而從未表白,甚至乎從未敢表明心跡的故事,也是我們十來歲時的故事。那時的我們,世界是如此狹小,又因為喜歡的女孩而無限大。她們總是如此遙遠,卻又如此近地進佔著少男的心。青春的詩是如此簡單,沒有計算、堆砌、考量,只有單純的愛。這些,也許我們都曾經經歷,但都不復再。

也因此,《那些年》是一個青春的校園戀愛故事;也是給成熟了的我們的一個回憶。難怪九把刀親自填詞的主題曲《那些年》(by胡夏),副歌是這樣的一段: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好想告訴妳 告訴妳我沒有忘記

寫這樣的一個故事,拍這樣的一齣戲,是一個九把刀對青春的回望以至回答。他,從來沒有忘記過那時如此喜愛的一個女孩;如此用心、發光的追著的那個女孩。而作為觀眾的我們,除了共同回憶著九把刀的青春外,也從中隱約看見我們的青春,那段淡然、青澀懵懂的歲月。這種窩心的點滴讓我們笑、哭、感動、回想;也許我們是錯過了那些年來的人和事,但我們依然沒有忘記。

這也許正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成功之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