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第二回,主角艾倫回憶巨人襲城的情景,已流露出人們對死亡、絕望的不同看法。雖然還是有老生常談的母自我犧牲救子,可面對巨人的強大,主角的叔叔在決擇放手一戰與帶孩子逃走間猶豫。直至他看見巨人站起來那冷漠而熾熱的眼神,他才意識到絕望。從巨人冷漠的不理生死與看見玩具般的狂熱間,艾倫的叔叔選擇放棄戰鬥,攜著兩個孩子掉下艾倫母親而去。在絕望中,艾倫親眼看見母親被吃。然後,絕望催化對力量的渴求、對報仇的執著。叔叔的怯懦、母親的愛與艾倫的憤怒也是對絕望的反射。
然後,是從絕望間描寫的人性,自私、背叛、出賣;愛、友情、團隊精神。應有盡有的大觀園,彷彿唯有在絕望中才能看見人的真性情。每次看《進擊之巨人》時滲透出的絕望感覺,總讓人想起《Arms》的精彩對白:「令人裹足不前的不是絕望,而是「放棄」。令人繼續前進的不是希望,而是「意志」。人不是因為感到絕望而裹足不前,是因為一個人先放棄了,所以才會感到絕望、才會裹足不前。人不是因為看到希望而繼續前進,是因為一個人先擁有找尋希望的意志,所以才會看到希望、才會繼續前進。」
《Arms》其實不算絕望,至少主角還有能力反擊。但在《進擊之巨人》中卻從不見希望,只感到人類在渺小中掙扎求存。漫畫沒進一步談及巨人是什麼,但如果我想遠一點,將之代入為弱肉強食的大自然法則,則人吃人、生與死、物衰物盛,其實也只是一種自然不過的事。
在絕望中掙扎求存嗎?
世界其實每天也在發生相似的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