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戀愛著?--是的,因為我在等待著。」(戀人絮語)
以前讀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裡的一句「你來不來都一樣,竟覺每朵蓮也像你」,以為詩人只單純的將情人比作蓮花般出塵脫俗。後來讀著《戀人絮語》中才驚覺這個比喻不單是比喻,更是愛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戀人,註定是愛情中等待的一方,這情況無分男女,只要你愛某一對象,你總是處於等待的狀態。等電話、等對方邀約、應約、現身,最常見的情況是戀人焦急卻固作鎮定。
而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總會虛構出愛戀的對象、情境,因此「你來不來都一樣」是真切的。因為在等待的想像中,情人早已出現,活於自己創造的虛幻場境中。你會幻想情人到來時的模樣、衣著、言詞。直至對方的出現,虛構的愛戀對象才死,被真實的愛戀對象所取待。因此,戀人的等待是複雜的在虛幻與真實間跳躍,經歷種種狀態如期待、喜悅、懷疑、焦慮、害怕、寬容、釋懷等。縱使戀人的等待如詩般處於「時間之外」,其中的情感變化卻會隨著等待的時間長短而浮動。而另外,因為移情的關係,戀人的等待往往是有趣而多變。
既然某程度上戀愛與等待是不可分割,那這種等待的狀態是否可用來驗證「愛情」是否出現?如果你在等待一個人的時侯出現以上的徵狀,也許你在戀愛。相反,在等候情人的時候不再有這種狂想,又是否代表愛情漸逝?不過,無論如何,等待著絕對是描述愛情的一句佳句。因為縱使你是單身,愛情的本質依然是等待。
很喜歡《戀人絮語》關於等待的一節故事:某風流名士迷上了一個名妓,而她卻對他說:「只要你在我的花園裡坐在我的窗下的一張凳子上等我一百個通宵,我便屬於你了。」,到了第九十九個夜晚,那位雅客站了起來,挾著凳子走開了。」
等待是愛情的永恆,但等待的對象卻不是永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